• 2022年“中国年度教育人物”陈十一院士:志存高远、求真务实,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最新新闻 | 2023-01-19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院长陈十一荣获《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中国年度教育人物”。作为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西湖大学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的发起人之一,教育与科研是他身上最初始也是最浓重的底色。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无论办一个系、一个学院还是办一所大学,最重要的是把事情做成,我希望自己能成为真正解决问题的人。”从中国高水平公办高校到新型研究型大学,理陈十一院士对高等教育的理解与实践在浙江有了新的开端。

    建设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
    新型研究型大学

    目前,陈十一院士就职的宁波市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的筹建机构。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是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省市共同建设的高起点、高水平、国际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以卓越的教育、科研和创新推动社会发展。东方理工着力打造理学、工学、信息、商科四大学科群, 致力办成一所“小而精”的大学,因此在学科布局上不求面面俱到,而要更加集中、更具特色。他认为,很多中国大学都希望向综合性大学发展,但是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其实需要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而这就是发展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意义所在。东方理工将以服务社会为使命,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工程技术、突出前沿交叉,形成理学、工学、信息、商科为主,兼具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体系。

     

    东方理工应该在国际高等教育坐标系内定位,学习借鉴其它大学的办学经验,探索现代大学管理、人才培养、学科设置、科研体系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与建设。作为计划单列市,宁波自来拥有发展和革新的勇气和底气,与学校办学团队的敢闯敢试的精神气质同频共振,势必能承担好建设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使命。

     

     图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鸟瞰效果图

     

    东方理工致力于引进国内外高端领军人才,使用国际通用的“准聘-长聘”聘用制度,实行课题组负责人(PI)制度,激发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创新引才、育才、留才的体制机制。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宽厚基础、创新能力、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通识-专业融合课程体系、专业交叉融合机制、书院-院系协同育人平台。

     

    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工程技术,突出前沿交叉

     

    相对传统大学而言,新型研究型大学之“新”,重点体现在学科发展、师资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资源筹措等方面。比如,新型研究型大学不应过分强调传统的学科分类,应更多强调学科交叉与融合,瞄准科技前沿问题;要更加注重研究型人才培养,争取在高水平的博士生培养方面有更大的突破;研究型大学也应通过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促进成果转化与校企合作。按照建设规划,东方理工将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及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双碳技术等国家急需的工程技术与前沿交叉学科领域,构建“多学科—跨学科—学科融合”的建设模式,重点支撑先进制造、信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东方理工已与上海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开展博士生联合培养,2022年学校已招收博士生47名,2023年预计新招博士生将达到100名。未来十年,学校预计将形成在校本科生4000名、硕士生3000名、博士生3000名,合计1万余人的立体化、多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图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教务长张东晓

     

    和陈十一院士并肩奋战的学校管理团队,也都是各领域的“大咖”:常务副院长兼教务长张东晓,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曾任南方科技大学学术副校长兼教务长,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工学院院长、海洋研究院院长;院长特别顾问、理学部筹建负责人赵予生,曾任南方科技大学代理副校长(科研),并担任深圳市固态电池研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电驱动力能源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粤港澳光热电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联合实验室主任;副院长、工学部筹建负责人郑春苗,是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AGU Fellow),国家环境保护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为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水科学研究中心首任主任,南方科技大学环境学院创院院长;副院长、信息学部筹建负责人曾文军,是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原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领导团队(SLT)成员、首席研究员,先后担任西安交通大学-微软亚研院智能信息处理联合实验室主任,美国密苏里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学校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何亦武,曾任香港大学校长高级顾问、首席创新官、香港大学创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董事总经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董事等。

    图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设计效果图
    以科技创新推动技术发展,服务社会
    美国任教期间,陈十一院士亲身体会了高等学校和优秀科研人才对于硅谷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及大学教授们的科研成果如何成为高新企业的核心技术。在担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期间,他提出了“培养企业家精神”,学校允许每一位教授每个星期抽一天时间去企业做咨询,鼓励教授在做好教学、科研的同时,加强与业界的接触,推动科研成果的技术转化。

     

    图为陈十一院士与学生们

     

    宁波的经济节奏快、制造业突出,市场主体多、创新能力强,产业发展和体系壮大的进程中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和科研成果来支撑;东方理工也将从毕业生的本地区就业比例、技术服务、智库咨询、资源共享等多个方面来服务宁波、浙江乃至整个长三角的发展。东方理工要将高校与产业、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高校的服务功能与城市发展相联系,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独特贡献。

     

    东方理工将以科技创新推动核心技术的发展,服务社会,强调大学的社会影响力建设。学校将鼓励教授与企业深度合作,提供更宽松的政策和更适宜的环境鼓励创新的实践。

     

    图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设计效果图
    希望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
    推动社会发展

    在陈十一院士心中,一流大学首先要关心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希望培养能对社会长期发展有影响的理工人才,各行各业的创新人才与领军人才”。这也是他对新型研究型大学未来的期许。

     

    图为陈十一院士与学生们

    截至目前,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已正式签约37名教学科研负责人(简称PI)其中包括了院士/顶尖人才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人、国际著名学术组织会士12人等。更重要的他们大多数是年轻有为的青年科学家。陈十一曾说:“成就无关年纪,在35岁之前,那些富有勇气、潜心科研、敢于突破的青年科学家、创新者们,他们具备的潜能值得被发掘、被重视、被鼓励。我愿意成为他们的老师、他们的朋友,在这些青年俊才的前行路上扶一把。”根据计划,10年内,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的核心教授或独立PI将达到600人。

     

    图为陈十一院士为学生拨穗

     

    “大学事业、千秋万代。我们要以‘大师’构筑大学之魂,以‘大楼’搭建大学之基。”2022年12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永久校区建设工作已经启动,校址位于甬江北岸,规划用地总规模约2300亩,一期工程预计于2025年建成,建成之后将为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增添“百年经典”地标,规划十年内在校生规模为1万人。

     

    成就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仁人志士化为“拓荒者”与“领路人”,投身东方理工的建设和发展事业。陈十一院士用一段诗意的文字,写下了自己对于东方理工的愿景:“与东方理工一起登上更高的山、望见更远的海。未来的东方理工,将根植于浙东大地的钟灵毓秀,汇聚海内外‘宁波帮’的教育热忱,致力于培养能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影响改变世界的一流科技人才。”书藏古今继往圣绝学,港通天下开万世太平!期待天下英才们一路向东,汇聚甬江之畔的东方理工,共谱中国高教之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