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甬水百年蓝图经典铸,立东方业精德成举世闻 –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设计案出炉

    最新新闻 | 2022-11-25

    方案遴选

    自2021年 “百年经典 - 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校园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国际竞赛” 开启以来,评委会累计收到来自海内外100多家设计团队的报名,几乎囊括了全球最顶级的设计机构。结合由工程院院士、勘查设计大师、知名设计机构负责人等组成的12人专家评审团队意见,最终经东方理工大学校园规划建设委员会讨论,确定了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HPP International Planungsgesellschaft mbH + 亨派建筑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三家国内外知名机构所组成联合体(以下简称“同济大学设计院联合体”)提交的设计方案。

    校园设计鸟瞰图

    校方管理层与同济大学设计院联合体,共同制定了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立足宁波放眼全球、整合教育愿景与社会价值的共同目标,积极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范式。设计方案基于对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学科交叉融合办学理念的理解转化,设计上强调场地天然条件、气候生态特点和办学需求的交汇,以大学校园为载体,实现发展一流科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等核心理念的深度融合,在宁波建设百年经典校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科技人才。

    校园设计方案细节

    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地块规划总建筑面积约 150 万平方米,计划于 2022 年底正式开工,2025年起分批逐步建成交付使用。在整体功能落位上,力求打造便于跨学科沟通、交叉融合为核心的资源共享校园。以图书馆为中轴线,中央核心区囊括规划理学、工学、信息、商科四个学科群,同时承载公共科研中心、交叉研究中心、人文社科中心和行政功能;中轴左右两翼则承载其他校园功能,在教学研和学生生活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校园设计总体规划

    设计案通过创造一个横向行人大道为枝干而形成的公共空间网络,强化了各学科区域的联系和通达性,融合校园上各个功能区和学生生活设施,巩固各个环境系统,并为东方理工大学(暂名)后续勇敢创新的校园建设打下基础。

    < 理 学 院 >

    < 工 学 院 >

    < 信 息 学 院 >

    中心区左翼(西侧)规划有主体育馆、学术交流区、社团活动区和宿舍。

    中心区右翼(东侧)规划有综合运动馆、文博中心、校医院和宿舍等。

    多样综合的社交、生活、休闲设施等空间和组团,串联起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满足师生远期的实际需求,在校园建设过程中践行了统筹规划,逐步实施。

    学校规划十年内在校生规模为10,000人,本科、硕士、博士比例为4:3:3。

    强化建筑联系

    设计案在秀丽的景观与多样的建筑之中增添一系列常规与非常规空间实体,实现不同学术空间与社交生活的耦合,同时也强化了活动区、漫游路径和社交空间的丰富多变和自然过渡。

    错落的灵动布局

    图书馆前的绿地区立足于宁波当地特色景观,设计案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景观空间并沿江延伸,从校园中央绿地到一系列自然景观,形成丰富多变的空间肌理、美学特色以及生态考虑。

    滨江纽带

    依江而建的校园,在中轴对称的基础上做到了新的突破,以甬江为纽带自然构建城市新的滨江区,以曲线链接天然与未来相融合的校园,借此提升学生体验,强化学生、校园与当地母亲河甬江之间的联系。

    我们相信,待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永久校园建成后,甬江北岸将崛起一座理性浪漫的百年校园、多元灵动的人文校园、开放共享的创新校园和智慧低碳的绿色校园,成为宁波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一张经典的名片。同时,学校将继续以前瞻创新的态度进行校园建设,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关于东方理工

    东方理工大学(暂名)是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由浙江省宁波籍著名企业家虞仁荣先生设立的教育基金会举办、浙江省和宁波市政府重点支持筹建的高起点、高定位的新型研究型大学,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为东方理工大学(暂名)的筹备机构。

    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科技人才为使命,倡导平等、开放、自由的学术风气,引领变革性研究。学校立足全球科技前沿、紧扣国家重大需求,努力打造面向未来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为突破技术难题和发展“高精尖”产业提供源头支撑。

    东方理工大学(暂名)规划理学、工学、信息、商科四个学科群,强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突出前沿科技交叉融合,力争在短期内成为世界一流学术机构和国家重点战略学科引领者。同时,学校致力于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构建立体多元的高水平全球学术网络,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图片|校园规划与建设部

    编辑|宣传及公共事务部